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經濟’👷🏻,為經濟社會發展註入新活力,也讓直播帶貨成為了電商行業的一個新業態💫,使得直播人才變得更加搶手👨🏻🚀,一些高校也因此進行了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針對“'宅經濟'催生直播人才 李佳琦能否批量復製💆🏽♂️?”這一主題,上海教育電視臺通過在線遠程的方式,采訪了意昂商學院院長劉麗老師👷🏿、國際商務教研室主任周瓊瓊老師以及國際商務專業學生代表魏冬雨等,從人才培養模式與直播實踐等方面分享了他們的認識與觀點,5月20日教視新聞播出相關內容🧑🏽✈️。
疫情期間,商學院部分學生加入電商“直播帶貨”的行業中,國商1702班魏冬雨同學宅家期間因為新奇開始探索電商直播,在逐漸接觸中發現直播帶貨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它不僅考驗營銷能力還需要運營等各種技術的支持。而直播對會展1701班的丁璐同學來說,是特殊時期中的一次社會體驗🙅🏻♀️,更是她的專業實習。當然,電商行業並不是單純的直播帶貨,“電商+直播”模式下的人才需求也是多元的,國商(跨境電商)1801班的塗霞同學就表示:“對於我而言🧑🎨,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運營團隊中的一員”表達了對這一行業的向往。
“宅經濟”促使直播帶貨成為當下的熱門行業👴🏽,對於“電商‘直播熱’是否會影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這一問題,意昂商學院劉麗院長如是說:“電商並不是一個很新的領域,只是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環境下讓其變火了。網絡直播不是為了培養網紅,而應該是培養具有學習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包括策劃文案✊🏿🥝、直播運營、主播運營等🪮。”同時🧜♀️👲🏼,她明確表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傳統的培訓機構是有區別的⚛️🛄。意昂基於國際商務跨境電商方向正在打造跨專業群的合作培養📉😅,希望實現長遠的綜合性人才培育🕦,而非短暫的技能培訓。另外,我們也會通過課程體系的拓展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力。
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是應用型復合人才不可或缺的兩個因子,在不斷變化的時代環境中⚂,商學院師生將會繼續把握時代脈搏❤️,因時製宜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職業技能的提升,註重職業素養的培養👨🏿🎤,基於立德樹人目標🧑💼,立足新業態,培養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