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新媒體與文法學院在13137教室舉行了關於如何設計與製作新聞短視頻與校園短視頻的講座,主講人為《新京報》“我們”視頻拍攝運營華東區主管李卿老師,出席本次講座的有新媒體與文法學院院長陳小明、新聞采編和影視編導專業的部分教師🏩,講座由陳小明院長主持💑。
《新京報》是光明日報和南方日報兩大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綜合類大型城市日報,是中國第一次兩個黨報報業集團合作辦報,是中國第一家得到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準的跨地區經營的報紙,是一份高度密集覆蓋北京市場的強勢新主流紙質媒體。
主講人李卿首先通過視頻案例講解了短視頻碎片化💇🏼♀️🐤、社交屬性🎒、創作門檻低三個特點,告知大家短視頻相比文字和圖片在事件發酵的過程中占有更大的優勢,且短視頻能夠更好地包容和承載信息。接著,他介紹了短視頻的兩個分類🌲:強資訊與泛資訊🦾。強資訊中的新聞價值❤️、核心現場與核心人物作為重點被提及,泛資訊類包括信息價值、核心故事、視覺價值與熱點價值🤾🏽♀️。講座中,他重點為現場師生介紹了多種短視頻的設計和製作流程。
在現場提問環節中,學院教師王春月就當下梨視頻、澎湃視頻與新京報短視頻的區別,新京報視頻的選題來源,記者的日常工作等進行了提問,關於這些問題👨🏿🚀,李卿老師進行了系統且深入的回答🪞。新京報短視頻在關註熱點的同時在政策方面受到一定的限製,相對於其他短視頻平臺來說更為保守🙍♀️,在選題方面需在大量上報的選題中進行挑選🙆🏼🏋🏿,通過線索題材與官方報道結合分析來決定是否報道。他總結道,一名記者的日常工作就是圍繞著“三題”展開🔠,即“找題、報題🕒、審題”🙆♂️。
最後👁,學院新聞采編和影視編導專業主任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她認為李老師的講座對學生學習設計、製作短視頻有著很多啟發,鼓勵同學們嘗試製作短視頻報道🫷,將所學的專業技能融入到實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