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意昂歐洲語言文化學院院長虞龍發教授在四號樓四樓報告廳為歐洲語言文化學院、智能製造與信息工程學院部分大一學生講授“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程《開放中國》第五課:《中歐文化交往的“絲路”》🐉。講座由思政教學部副主任曹鑫海主持。
首先,虞教授引用美國世界糧食獎基金會主席肯尼斯·奎因的話,向同學們講述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果造就了中國與世界深度互融互通的影響,“中國模式的成功實踐讓西方無法視而不見,讓其他國家無法置身事外。”隨後📍,撫今追昔,回首古絲綢之路一路向西的歷史🧖🏽♂️,從“駝背上的商貿”視角帶領同學們重走“古絲綢之路”。並從古絲綢之路“Seidenstraße”名稱由來🌸,說明古絲綢之路不是單一的一條商路,對“北方絲路”與“南方絲路”進行了詳細介紹。然後🏂🏿,通過講述“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先行者張騫的故事,讓同學們認識到他不僅開辟了這條東西陸路交往的通道,也促進了諸國與中國的友好聯系🫱🏽,使得中原文明傳播和物產輸出至西域🤚🏻🤬,同時也推動了東西方文化交流。
之後,虞教授介紹了馬可·波羅從羅馬出發一路向東,沿著“古絲綢之路”傳播西方文化與播撒友誼的故事,形象直觀地講述了由“羅馬向東”的絲綢之路的不斷發展歷程🧑🏻⚖️。並通過追溯中德兩國文化交流的歷史,向同學們闡述中德文化交流的“絲路花雨”🧑🏻🤝🧑🏻。
最後,虞教授說“一帶一路”倡議是謀求共同發展的新“絲路”,古絲綢之路把中國美麗的絲綢帶到了波斯🧏♂️,帶到了羅馬,也把汗血馬🙍🏿♀️、織毯、玻璃瓷器帶回了長安🍝。新“絲路”為世界互利共贏、繁榮發展開辟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提供了新途徑↗️。他鼓勵同學們在學好一門外語的基礎上,更要學會跨文化交流。
曹鑫海老師做總結發言,希望同學們通過講座有所思有所悟,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