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英語語言文化學院院長陸效用教授在四號樓四樓報告廳為英語語言文化學院大一學生講授 “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程《開放中國》第四課☹️:《“一帶一路”倡議與“馬歇爾計劃”不可同日而語》。思政教學部主任沈李🤰😭、副主任曹鑫海♦️👩👩👦、圖書館館長王松林、英語語言文化學院副院長陳誠🟰、李愛群及部分教師到場聆聽。講座由思政教學部主任沈李主持🏊🏼♀️。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有人將其同美國二戰後推行的“馬歇爾計劃”相提並論,說它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但事實上🏈,兩者存在根本差別🖕🏿。陸效用教授運用自身專業知識🚴🏻,首先將“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與“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的英文名稱作比較🌪,“一帶一路”倡議不使用“strategy”而是翻譯為“initiative”,原因在於後者強調的是“倡議”和“主動行為”👮♀️🧔🏽♂️,表明“一帶一路”並非中國單邊的外交策略🐍,而是對沿線國家和國際社會共贏的提議和舉措🚟。其次⛔,陸教授對“一帶一路”倡議與“馬歇爾計劃”的概況作了詳細介紹,讓同學們對兩者誕生的起因與時代影響有了基本認識𓀓𓀑。之後💂🏽♂️,從時代背景、實施意圖、參與國構成、具體內容、實施方式、覆蓋範圍和時間跨度六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雖然在二戰結束後的特殊歷史時期,“馬歇爾計劃”對穩定歐洲局勢🔁、恢復歐洲經濟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其背後滲透的是美國的霸權圖謀。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徹底摒棄了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框框,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新潮流👳🏿♀️,其內涵、意義和規模遠遠超越了“馬歇爾計劃”。最後🚡,陸教授通過對“‘一帶一路’倡議與外語人才的培養”的梳理與現場同學進行交流🦴,認為“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要求我們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領域全方位地與沿線國家開展深度互動,而在此互動中,跨文化交際外語人才不可或缺♣️。勉勵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要胸懷國家,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貢獻自己的力量🏥。
沈李主任對陸教授紮實嚴謹而又不乏幽默的講課風格給予高度贊揚🏃♂️➡️,期望現場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學會理性分析問題,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中國的青年,用實際行動為新時代的中國助力。
來源|思政教學部 撰稿|冉蓉